前瞻論壇一覽表
前瞻論壇以最新發生的時事議題邀請學者專家與民意代表進行深度討論,並對媒體開放,並曾於1996與2000年總統大選進行英語論壇,對中外媒體分析總統大選後之情勢。

日期 | 主題 | 來賓 |
82.01.06 | 新國會與內閣改組 | 呂亞力、朱高正、林正杰、丁守中、魏鏞 |
82.03.27 | 民主政治與電視媒體開放問題 | 彭芸、呂亞力、張作錦、周荃、魏鏞 |
82.10.12 | 解剖社會福利政策 | 詹火生、張苙雲、白秀雄、林萬億、魏鏞、王麗容 |
82.11.20 | 政府體系與修憲方向:朝野人士談修憲問題 | 呂亞力、葛永光、趙玲玲、高惠宇、林濁水、魏鏞 |
82.11.28 | 縣市長選舉結果分析 | 呂亞力、丁庭宇、黃德福、魏鏞 |
83.01.13 | 「調整台灣地區行政區劃改革方案」報告發表會 | 薄慶玖、紀俊臣、高育仁、魏鏞 |
83.01.28 | 總統選舉面面觀:方式、過程與體制 | 胡佛、董翔飛、魏鏞、謝復生、林嘉誠 |
83.02.04 | 從閣揆副署權談政府體制 | 魏鏞、趙玲玲、陳新民、周陽山、莊碩漢 |
83.05.14 | 「中斐關係」與雙重承認—李總統登輝先生外交之旅的評估 | 李本京、王人傑、呂秀蓮、傅昆成、魏鏞 |
83.08.06 | 焦唐會談的分析與評估 | 魏鏞、張麟徵、陳一新、厲威廉、戴鴻元 |
84.03.16 | 「兩性工作平等法與婦女(工作)權益」公聽會 | 魏鏞、王麗容、呂寶靜、王惠玲、林忠正、呂玉瑕、張晉芬 |
84.03.28 | 兩岸關係處理策略研討會—對江八點及國家統一問題的探討 | 魏鏞、蕭萬長、焦仁和、張麟徵、周煦、石之瑜、李本京、楊開煌、趙國材、陳一新、傅崑成 |
84.05.24 | 李總統訪美之意義及效益評估 | 魏鏞、張旭成、張麟徵、黃輝珍、裘趙琳 |
84.07.20 | 如何緩和兩岸對峙? | 魏鏞、高英茂、趙春山、裘兆琳、林郁方 |
84.08.15 | 飛彈又來,政策何在? | 魏鏞、張麟徵、譚溯澄、楊開煌、傅昆成 |
85.01.31 | 李鵬談話後的兩岸新情勢 | 魏鏞、林郁方、裘兆琳、楊開煌 |
85.02.09 | 台北市總統選情分析:南區追蹤民調之新發現發表會 | 魏鏞、呂亞力、石之瑜、黃競涓 |
85.03.08 | 飛彈三度試射,我方策略何在? | 魏鏞、孔令晟、林郁方、葛永光、楊開煌 |
83.03.21 | 總統大選後的台灣新情勢 | 呂亞力、裘兆琳、林郁方、張旭成、石之瑜、魏鏞 |
85.07.12 | 台海關係中的美國牌—從雷克訪中國大陸說起 | 魏鏞、裘兆琳、邱義仁、戴萬欽 |
85.11.07 | 大選後美國對華政策走向評估 | 吳玲君、郭正亮、傅崑成、裘兆琳、魏鏞 |
85.12.21 | 總統擴權與立院未來—國發會底線何在 | 王天競、林濁水、黃國鐘、陸潤康、魏鏞 |
86.03.22 | 達賴降臨,所為何來? | 張麟徵、李本京、楊開煌、蕭美琴、魏鏞 |
86.05.10 | 民粹權威主義的式微?—為台灣政局之未來把脈 | 黃光國、張麟徵、呂亞力、王天競、李慶安、魏鏞 |
86.06.26 | 修憲的社會及政治成本 | 江炳倫、魏鏞 |
86.09.06 | 評李總統中美洲之旅 | 石之瑜、張麟徵、郭正亮、傅崑成、魏鏞 |
86.10.18 | 從柯江會談看我國對外政策 | 張麟徵、裘兆琳、郭正亮、魏鏞 |
86.10.30 | 「柯江會談之評估及台北、華盛頓、北京未來關係之展望」研討會 | 張麟徵、趙國材、裘兆琳、趙春山、李應元、高惠宇 |
87.02.16 | 民進黨「中國政策」大辯論後—台海兩岸關係往哪裡去? | 郭正亮、林濁水、林鈺祥、錢達、張麟徵、魏鏞 |
87.03.13 | 台北市長及立委選舉民意反應 | 魏鏞、呂亞力 |
87.03.21 | 人大之後的中共政局 | 張榮恭、楊開煌、趙春山、傅崑成、魏鏞 |
87.05.22 | 蘇哈托下台、印尼危機與南向政策 | 區鉅龍、陳鴻瑜、江炳倫、呂亞力、魏鏞 |
87.06.26 | 柯林頓訪問中國大陸之影響評估與展望 | 戴萬欽、張麟徵、林濁水、陳一新、魏鏞 |
87.10.13 | 「辜參訪,汪會晤」,政治談判能起步嗎? | 呂亞力、張榮恭、林濁水、高惠宇、楊開煌、魏鏞 |
88.02.27 | 不信任案與憲政危機 | 呂亞力、張麟徵、陳忠信、魏鏞 |
88.03.27 |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與台灣安全:台北的戰略選擇在哪裡?」 | 魏鏞、張麟徵、呂亞力、陳忠信、趙春山、郭正亮、傅崑成、陳一新、楊開煌、楊念祖、岳天、高雄柏 |
88.07.14 | 「兩國」宣示與台海危機 | 張麟徵、魏鏞、趙春山、林郁方、蕭美琴 |
89.03.17 | 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 | 魏鏞、石之瑜、李本京、蕭美琴、高惠宇 |
89.06.15 | 南北韓高峰會議—對台海兩岸關係之含意 | 林秋山、張榮恭、明居正、傅崑成、王雪峰、魏鏞 |
89.10.04 | 宏觀評估唐飛辭職效應 | 于宗先、吳安家、傅崑成、張國城、石之瑜、魏鏞 |
89.10.28 | 核四、兩岸、與政黨攤牌—兼評扁連會的影響 | 呂亞力、邊裕淵、楊開煌、彭芸、王雪峰、魏鏞 |
89.11.08 | 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兼論對台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 周煦、顏建發、鄭端耀、楊念祖、魏鏞 |
90.01.17 | 核四釋憲案之後,台灣政局往何處去? | 呂亞力、張麟徵、葛永光、田欣、魏鏞 |
90.04.13 | 撞機事件後的美台「中」三角關係 | 林正義、張麟徵、趙春山、趙國材、高雄柏、魏鏞 |
90.09.12 | 美國被攻擊之後的戰略效應評估 | 張麟徵、楊念祖、高雄柏、魏鏞 |
90.11.12 | 加入WTO對兩岸關係及國際關係的影響 | 張麟徵、張五岳、許振明、魏鏞 |
90.11.23 | 解剖陳總統的選後跨黨派聯盟—是決策架構,還是選戰策略? | 呂亞力、張麟徵、石之瑜、魏鏞 |
90.11.29 | 失焦的選舉,牛肉在哪裡? | 趙春山、葛永光、石之瑜、魏鏞 |
90.12.02 | 超黨派宏觀評估十二月一日選舉結果—內閣如何組成,政黨如何重整,政局如何安定發展 | 張旭成、張顯耀、葛永光、魏鏞 |
91.05.10 | 陳水扁總統大膽島大陸政策宣示效應的估測 | 林濁水、明居正、張麟徵、吳安家、楊念祖、魏鏞 |
91.11.07 |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評估—兼談未來美、臺、「中」三角關係 | 包宗和、張旭成、吳安家、裘兆琳、魏鏞 |
93.04.30 | 台灣大選後美國對台政策走向之評估 | 陳錫蕃、陳毓鈞、裘兆琳、楊念祖、張麟徵 |